摘 要: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10835-2008《矿用开关两防锁》的发布意义及内容。矿用开关两防锁由锁口、锁套、锁芯、锁钥及其他部件组成,分为连体式、分离式和组合式三种结构形式,具有可靠性、多样性、互换性及防锈性等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山西省大多数煤矿,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标准的发布及实施填补了矿用开关两防锁产品行业标准的国家空白,规范了矿用开关两防锁的生产、应用,保障了产品质量,保护了知识产权。
关键词:矿用开关两防锁, 行业标准
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10835-2008《矿用开关两防锁》[1]已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首次发布标志着矿用开关两防锁的生产和应用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对于矿用开关两防锁在全国推广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1、矿用开关两防锁的技术背景
矿用开关两防锁是用于矿用电磁起动器、矿用馈电开关、矿用手动起动器、矿用电钻变压器综合装置、矿用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等矿用电气设备的“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的闭锁装置。
《煤矿安全规程》[2]第445条明确规定:“所有开关的闭锁装置必须能可靠地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3]:通用要求:“为保持某一防爆型式用的联锁装置,其结构应保证非专用工具不能轻易解除它的作用。”
根据以上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全国约有120万台动态使用的矿用开关闭锁装置没有“两防”功能,存在可能引起瓦斯爆炸事故的隐患。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装备作保障,煤矿井下各类人员都有擅自送电和擅自开盖操作的客观允许条件,因此而导致的瓦斯爆炸和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最为典型的事故案例是2005年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孙家湾矿海城立井发生的非电工带电擅自开盖检修开关引起瓦斯爆炸,造成21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968万元[4]。
2003年12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并通过了对安全科技专利产品矿用开关两防锁的科技成果鉴定,其鉴定结论确认“该科技成果具有先进性、新颖性、首创性和实用性,填补了矿用安全了联锁装置实用性的国家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矿用开关两防锁的结构和分类
2.1矿用开关两防锁的结构
矿用开关两防锁由锁口、锁套、锁芯、锁钥及其他部件组成,这些部件均由互相磕碰不出火花的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锁口是锁芯与锁定对象的连接口,安装固定在锁定对象上,锁芯通过锁口才能作用于锁定对象。针对不同锁定对象的不同外形,锁口也设计了槽型、孔型、箍型、环型等不同形状。锁套是保护锁芯的重要部件,能有效防止使用电工常用工具操作锁芯。锁芯和锁钥是矿用开关两防锁的核心部件,锁芯安装在锁套内,只有用对应锁钥才能有效操作,将其取出。锁钥则是能有效操作对应锁芯的专用工具。同号的锁钥与锁芯能对应咬合,只有用对应锁钥操作,才能使两防锁转换到解锁状态或锁定状态。当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对象被约束,可有效避免使用电工常用工具操作而发生的有效移动或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