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技术领域又奏凯歌
我首创“绿色再制造矿用隔爆外壳”技术
——产业化循环利用废旧设备将不是梦
近日,由我公司董事长郭春平负责研发的“绿色再制造矿用隔爆外壳”项目,通过了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经信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该项目属于产业化利用废旧设备领域,是以表面工程技术为核心组合多种技术,以废旧隔爆外壳为毛坯进行再制造,产业化生产出具有隔爆面硬度高、耐腐蚀等特性的长寿命多功能隔爆外壳,实现废旧隔爆外壳循环利用的新型低碳经济项目。
据悉,以太原科技大学曾新潮院长为首的专家评审团认为:该项目属于国家确定的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所涉及的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意推荐申报2010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隔爆设备广泛应用于矿山、化工等有爆炸危险的场所,是为了防止引爆瓦斯煤尘易燃物,将电气芯子装在“隔爆外壳”里制成的。“隔爆外壳”是隔爆设备的关键部件,但目前绝大多数隔爆外壳存在隔爆面硬度低,耐腐蚀性差,易失爆,寿命短,隔爆开关没有“防止擅自送电,防止擅自开盖操作(简称‘两防’)”功能,没有“开盖报警、或开盖断电、或开盖闭锁及防止非专职人员擅自开盖操作(简称‘三开一防’)”功能等缺陷。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先进成熟的技术,人们仅仅使用普通的维修技术对隔爆外壳进行修理,维修后的隔爆外壳存在以下缺陷:1、难以同时满足隔爆性、耐用性及不发生应力变形;2、修理次数有限;3、难以达到国标要求;4、没有统一标准,给实际使用带来诸多不便;5、不能产业化利用。当隔爆外壳不能使用时,直接冶炼为钢铁,消耗了能源,增加了碳排量,对环境造成污染。
经过近30年的艰苦研究,我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工郭春平2006年获“一种再制造隔爆外壳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03108759.0)。该方法可使隔爆外壳变“一次性使用”(“钢铁原材料——制造新的——使用——严重失效——报废”)为“多次重复使用”(废旧外壳—再制造—再使用—再失效—再制造—再使用...多次循环),还可使隔爆开关具备“两防”功能和“三开一防”功能。而且以本方法形成的生产线可再制造开关、电机及其它隔爆外壳,即“一线多用”。该项专利技术查新报告指出:除本项目申请的专利或发表的论文外,尚未见国内外再制造流程及复合表面工程技术在防爆壳上应用的公开文献报道。该项目填补了国内外一项技术空白,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产业化开发,预计将产生约400亿元国内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约有2000万台隔爆设备,以每年报废200万台测算,若利用“绿色再制造矿用隔爆外壳”项目对废旧隔爆外壳全部进行再制造,今后我国即使不生产一台传统隔爆外壳也能满足生产需求,在这一领域中可真正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