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郭春平:用“三开一防”等抗违章技术确保安全生产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pro5776b8 | 发布时间: 2011-11-29 | 1398 次浏览 | 分享到:

 http://202.99.195.11/cms/templet/default/ShowArticle.jsp?id=34084
http://epaper.rmzxb.com.cn/2011/20111122/t20111122_423219.htm
11月22日,《人民政协报》六版刊登报道了“郭春平:用‘三开一防’等抗违章技术确保安全生产”一文。随后,山西煤炭信息网进行转载。原文如下: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尽管汽车已经被设计成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是安全的,但还应该设计成在不正确使用下也是安全的。这句话给我启发很大。作为专门从事煤矿用安全产品研发、生产工作的公司,我们也要采用抗违章技术,把设备设计成不仅按章操作是安全的,违章作业也是安全的;使工人无法违章,或即使违章作业也不会造成事故。”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全安”)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春平如是说。

正是本着这一思路,全安经过多年的研发,发明制造了矿用本安型开盖传感器(又名“三开一防”传感器)、矿用开关两防锁、喇叭嘴防松锁、再制造隔爆外壳技术等,从装备上防止违章带电作业及擅自开盖操作、擅自送电行为的发生,杜绝由此引发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对促进技术进步,实现本质安全性矿井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当前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全球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决定企业的命运和未来。煤矿机械电气行业应通过多元化的体制完善来推进自主创新,用科技保障安全生产。”郭春平表示。

思想转变带来“技术革命”

煤矿安全无小事,小隐患往往造成大事故,这是几乎人人皆知的真理。当人们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安全监管、违章处罚等安全管理层面时,郭春平这个曾担任过机电队长、科长、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务,对煤矿生产及技术问题都有相当经验的老煤矿人,却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问题。

“很多的安全事故都是由违章作业引起的,如果能在煤矿行业大量引入抗违章技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这是比靠罚款防治违章作业更行之有效的办法。”

然而,设计能维护煤矿安全生产的设备容易,设计在非正常操作或者严重违章的情况下仍能维持安全生产的设备就相当困难了。

2004年,郭春平开始了艰苦的研究工作,他克服了各种技术难题,经过五年的研发,终于发明了矿用本安型开盖传感器,实现了开盖报警或开盖断电或开盖闭锁及防止非专职人员擅自开盖操作的技术革新,填补了国内外开盖传感器领域的空白。

目前,该装置已经在山西焦煤汾西矿业集团新柳矿、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西铭矿、山西国阳新能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煤矿进行了推广应用,均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国内外石化等易爆炸行业也对该装置表现出了巨大市场需求。

完善体制推动自主创新

如今的全安已经开始了向海外市场投放产品的计划。他们的第一个目标是向南非出口“矿用本安型开盖传感器”,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打开南非市场。全安还就这一技术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哥伦比亚、俄罗斯等33个产煤国家及地区申请了专利,他们也将进一步加快开拓这部分海外市场的步伐。

“无论是从保煤矿安全还是谋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做好科技创新都是第一要务,煤矿机械电气行业尤其如此,科技创新程度是这一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郭春平同时也指出,目前我国煤矿机械电气行业科技创新的能力不尽如人意。煤矿机械电气行业的主要装备、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用于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不足,原创性技术成果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产业共性应用技术研发缺位,公共试验检测平台缺乏,社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这些都严重制约着煤矿机械电气行业的发展。

“研发投入和创新团队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先导性力量。由于企业在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转中充当着主体角色,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意愿将决定着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程度。”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在郭春平看来,国家也应通过多元化的体制完善来推进科技创新:深化煤矿机械电气行业资本市场改革,通过提高物质资本配置效率、改善营商环境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通过完善激励机制、管理方式、学科建设等增强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依托政府和市场的功能互补,提升科学、技术、产品的转化效率;大力发展机电行业专业性研发支持系统,并完善专利保护宽度及长度以激发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