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小微企业恳请有关部门狠打“李鬼”改变资助方式
稿件来源:赵向南
编辑部:
“感谢省委、省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几天前,全安公司负责人郭春平致信本报编辑部,恳请“政府和有关部门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狠打‘李鬼’产品,改变国家基金的资助方式,提高科研费抵扣比例,带动更多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
全安公司是科技型小微企业,注册资金从1999年的5.45万元翻番到1000万元。企业小,产品却不小,他们研制的预防瓦斯爆炸等一系列主导专利产品,获得中国、美国等20余项知识产权,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其“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是我省仅有的两家之一。
公司产品是煤炭业界翘楚,国内多数煤矿使用,假冒仿造就自然难免,“李鬼”产品频现。郭春平说,我们发现市场上有21家单位侵权,仿冒产品、假冒厂名厂址、假托我本人的,还有伪造生产许可证,仿冒假冒五花八门,其中一公司仿造产品价值达4500万元,据我们统计,这些侵权企业分布在13个省,若打假得与12个政府部门联系,涉及20多部法律法规,调查取证困难之大可想而知,对于一个科技型小微企业来说,打假、维护成本太高、困难太大。
“科技型小微企业本来资金和人员就不足,只能看着李鬼们招摇撞骗,企业却无能为力。”郭春平希望,政府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给予支持,设立科技型小微企业维权办公室,安排维权基金,提供维权服务。同时,政府要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对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职能。要帮助和指导企业应对知识产权争端,防范侵权风险。
郭春平还建议,国家要出台完善的优惠政策,如市县也设立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基金、政府考核增加扶持小微企业条目、出台小微企业职工社保优惠政策、设立科技型小微企业专利品牌设计人才等奖项,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更多科技型小微企业出现。
本报记者 赵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