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春平正在检查开关设备。
从事科研30多年,拥有30余项技术发明
一个黑色旧皮包、一身起皱西服……眼前的他,很难和发明联系起来。但他确实是发明家:30余项技术发明、30多个国家专利、专业期刊发表论文19篇、设计商标6项、以第一起草人身份起草行业标准3部……
这位“发明大拿”就是郭春平,省委联系高级专家,获过“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
上世纪80年代初,老郭从大同煤校毕业来到汾西集团柳湾煤矿。从普通工人、技术员干起,他精通煤矿电气技术及煤矿安全技术,组织领导完成矿上大大小小技术革新130余项,被工友称为“发明家”。
1992年经汾西矿务局同意并支持,郭春平创办全安新技术开发部,推广研发产品、推进科研产业化。2004年,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王显政委托他研发 “防止带电违章作业的”开盖断电装置。“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尽管汽车被设计成在正确使用情况下是安全的,但还应该设计成在不正确使用下也是安全的。这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井下95%的事故由违章作业造成,电气事故更是违章带电操作造成,那么电气设备要不仅按章操作安全,违章作业也不能造成事故。”循着抗违章思路,设计图纸,试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失败再重来……那段时期,他满脑子是图纸零件,吃饭睡觉也在想,甚至飞机上还在修改图纸。
春去冬来五个年头。老郭终于发明出“开盖传感器”系列产品及控制系统,实现了开盖报警、开盖断电、开盖闭锁,防止非专职人员擅自开盖操作的技术革新,填补了国内外电气安全领域一项空白,受到国家安监总局嘉奖。在“抗违章技术创新方法”指导下,他还设计制造了“矿用开关两防锁”,从装备上杜绝了“两擅”事故发生,并作为第一起草人首创《矿用开关两防锁》行业标准,荣获山西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也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目前,“一种超前开盖断电方法及装置”已获得欧盟等34国及地区专利权或受理。
郭春平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30余项,特别是“矿用开关两防锁”推广到全国2000多个煤矿。注册资本也从起家时的5万多元翻番到1000多万元,销售收入翻了700倍,公司拥有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郭春平结合经历,提出了“骏马拉小车”发展科技企业模式。他说,科技人才是“骏马”,企业是发动机,专利和标准是车轮,员工是车身。依靠“骏马”的科研能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模式对就业、带动科技发展、成果转化作用很大。
4月1日,他在京和装甲兵工程学院国家再制造实验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山西科技创新城共建实验室,研发推广“再制造隔爆外壳专利技术”。郭春平说,这个技术我已关注近30年,我们合作推动成果转化,使隔爆外壳变 “一次性使用”为“多次重复使用”不仅是废物利用,也是低碳节约大行动,预计市场效益约400亿元。
从事科研30多年,已过知天命的他还激情澎湃地站在发明推广一线,是什么支撑着他?郭春平说:“兴趣是第一老师,再加"一靠脑,二靠跑",脑代表智慧,跑代表辛苦,还要耐得住寂寞,最终肯定会有收获!”
本报记者赵向南文/图
链接:
http://epaper.sxrb.com/sxrb/201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