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山西日报:安全生产“抗违章”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lfsuoqan | 发布时间: 2015-09-30 | 936 次浏览 | 分享到:
       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山西省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体制机制等全面创新,加快推进全省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全面创新,关键就是要紧紧抓住、全力抓好实现煤炭产业“六型”转变。“六型”之一是“安全保障型”,“安全保障型”转变的主要表现是安全事故率大幅度下降。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分析证明,许多事故都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如果能有效解决违章造成安全事故的问题,对实现“安全保障型”转变将非常有利。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尽管汽车已经被设计成在正确使用下是安全的,但还应该被设计成在不正确(违章)使用下也是安全的。”或许这可以理解为:不仅按章作业是安全的,即使违章作业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事故。这就需要树立“安全保障型”转变理念,构建安全生产“抗违章”系统。

  违章不可能等于零。人们在获取利益时会尽量节省能量,而违章者认为违章可以节省能量,所以,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使违章等于零。即使机器人采煤,由于计算机病毒等原因也会造成“违章”。

  “机人落差”逐渐加大。随着金融市场进一步完善,科技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或政府更新技术装备的速度大大加快,但“人”的素质提高相对较慢。要生产或生活,面对高新技术装备,能力素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作业人员就有可能违章作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抗违章”技术研究非常有价值。

  硬原因导致违章。之所以违章行为屡禁不止,如果“章”没有问题,那就是“硬原因”所致。所谓“硬原因”是指技术、装备或作业环境方面的原因,只有解决“硬原因”,才可能杜绝违章。开发“抗违章”技术防治违章,可以说是安全发展的路径之一。

  遏制违章行为引发事故的理想技术是:能够确保人们无法违章作业,或即使违章作业也造不成事故。只有研究、生产、推广“抗违章”技术装备,建立“抗违章”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违章作业,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抗违章”理论研究,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相信,“抗违章”理念必将为我省实现“安全保障型”转变添砖加瓦。

  当然,安全生产除了技术上的突破,还应注意:

  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生产人员安全素质。煤矿安全取决于物的安全状态和人的安全行为,而人的安全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安全意识来决定的。因此,一要狠抓安全培训,结合实际,分层次、分工种、分级别对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术培训,使职工真正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技术和能力;二要加大宣传力度,抓住重大活动日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在职工群众中形成一种大安全观,使职工在思想上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是煤矿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一要落实党委、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强化政府行政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二要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一岗双责,层层负责”管理机制,形成人人尽职尽责,环环相扣衔接的安全管理体系。三要形成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依法监督检查有关部门监管职责到位和事故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作者为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