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学生“铁门神”点评老师张维迎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lfsuoqan | 发布时间: 2015-11-06 | 1095 次浏览 | 分享到:


张维迎:市场没有失灵 是市场理论失灵了


    主流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市场的有效性。但是,上了经济学课以后,给很多人留下最深印象的不一定是市场如何有效,而是市场可能失灵,需要政府干预。

    具体来讲,基于一系列假设条件下的完全竞争模型而得出的市场失灵有三个:第一是由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第二是由所谓的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第三是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市场,可以说市场的失灵无处不在,政府对任何经济活动的干预都有充分的理由。但我认为,真实的市场不需要这些假设,因而,所谓市场失灵,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说是市场理论的失灵。

    垄断是相对于竞争而言。按照经济学传统定义,在中国寻找三个最大的垄断者是谁,不会是中国电信,不会是中国石油,也不会是工商银行,而是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因为这些企业在行业中所占份额都比中国电信、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在行业中所占的比重要高。

    显然,传统经济学有关垄断理论的预测与现实是完全不一致的。垄断当然是个坏东西,但是不能把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大企业当做垄断企业。真正的垄断是政府通过政治和法律强加给市场的垄断。另外,市场竞争程度与市场同一行业中企业数量毫无关系。哪怕只有一个企业,而这个行业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去,这个企业也是竞争者。

    再看一下外部性。一种生产或交易活动给第三方带来正的或负的影响,这个活动就具有外部性。此时,个人最优和社会最优不一样,市场就会失灵!

    亨利福特生产廉价的汽车,打垮了美国的马车行业,腾讯的微信把中国移动的飞信打垮了,中国企业爱国者生产的数码相机使得索尼公司的数码相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给索尼公司的利润带来损失,按照传统的定义,这应该都是负的外部性。

    进一步讲,这种外部性不仅在生产者之间存在,消费者之间也存在。一个消费者,你买了一种东西,使这个东西的价格上升,别人要付更高的价格,所以外部性无处不在。

    我认为,外部性的本质其实是对权利的认定。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界定和保护产权,而不是用行政手段解决所谓的外部性。政府要保护的是个人的权利,而不是个人的利益。现实中很多的所谓的外部性,其实是对他人权利的侵害,比如环境污染。总之,如果用权利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不至于使我们走向极端的对市场的干预。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说法,信息部队称会导致市场失灵。市场的特征就是信息不对称。因为市场的前提是分工和专业化,不同的人做不一样的事情。分工和专业化一定会导致信息不对称。我们当老师的,历史系老师知道的东西,我们经济学老师可能并不知道。搞出版的人知道的东西,我们写作的人并不知道。所以信息不对称无处不在。如果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市场失灵,市场根本就不会存在,而现实中并非如此。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市场之所以失灵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逆向选择,出现逆向选择就需要政府的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仔细看看现实情况,现实是哪一个国家政府监管越多、政府干预越多,哪一个国家的逆向选择就越严重。中国和美国相比,中国市场上存在的逆向选择,也就是劣胜优汰现象比美国市场严重得多。所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并不能得出政府应该干预市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