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中华工商时报:骏马拉小车 可有大作为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lfsuoqan | 发布时间: 2015-12-04 | 1273 次浏览 | 分享到:
 
                                                            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春平:   
                                     骏马拉小车  可有大作为     

                                   

     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创办于1999年,15年间公司的注册资本从原来的5.45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万元,一个分公司,一个子公司,注册资本翻了约600倍。15年间,全安公司不仅创造了大量专利产品,还发明了31项专利,人均拥有3项。
    由于发明创造的安全专利技术产品对煤矿安全的技术贡献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2008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被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是山西省仅有的两家企业之一。
    当前,山西省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我的企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新常态下,困难重重,机会多多,迎难而上是不可回避的选择。同时,只要迎难而上就一定会获得发展的好机会。我要义无反顾,打造“精专特新”企业。
    “义无反顾”这个词当前不多使用,我认为对今天处于新常态下的我,很适用。我是山西人,山西的好风光普照了我的祖祖辈辈,当前山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山西服务,为山西贡献”,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梦想出发
    1980年,我从大同煤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柳湾煤矿当技术员。到矿上报到时,矿上的接待人员像接待亲人一样热情,把我安排在了招待所住宿,我当时的心情充满了无限的新奇和喜悦。
    但晚上10点左右,楼道里突然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我立刻开门出去,向保安人员打听,发生了什么事?哭什么?不能帮帮他们吗?
    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保安人员的限制,并没有探清原委。但是那种悲痛欲绝的声音,一直持续到天亮,我彻夜难眠。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的悲伤欲绝?
    第二天天亮后我才知道,原来是井下发生触电事故导致矿工死亡,矿上把家属接到招待所后,有关人员才告知了原委,家属突然知道亲人死亡,难以忍受丧亲之痛,才放声大哭了一个晚上。
    这种哭声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几十年仍不能忘记。当时我就想:爱迪生发明灯泡、照亮了人间,而我要发明专利、造福安全,使矿区再也听不到因触电伤亡而传出的哭喊声。
    抱着这种梦想,在井下工作的14年里,我时刻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发明可以“普渡众生”的煤矿安全技术装备,大范围地“为安全服务、为安全贡献”。
    1999年,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正赶上国家鼓励国企技术人员创办科技企业,我便向朋友借了1万元,加上把专利和一些仪表仪器折价所得的4.45万元,一共凑了5.45万元,作为注册资本,在介休创办了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部,这样就启动了实现“为安全服务,为安全贡献”的创业梦想。
    一靠“脑”二靠“跑”
    我们这样的小微企业如何发展呢?没有枪、没有炮,也没有“敌人”给我们造,只有一个“脑”,两条“腿”。但我认为:只要肯动“脑”,就会开发出无穷的智慧资源,只要肯跑“腿”,就会跑出无限的市场。
    先说如何动“脑”,要干点事,就要为自己“定位”,我干什么有相对比较优势呢?我爱好很多,但比较下来,觉得还是在技术方面取得成绩最大,所以选择了干科技小微企业。
    企业办起来了,就要确定自己发展战略。有人问,小微企业也需要战略?是的,小微企业比大企业更需要战略。
    我分析认为:山西全安虽然是小微企业,但有我这样一个自认为精通煤矿机电安全技术的发明创造型人才,又熟悉标准知识,相比其他小微企业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因此,我把依靠“人才、标准、专利”,定为发展山西全安这个科技小微企业的发展战略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下,科技小微企业是“小车”,公司董事长是“拉小车”的“骏马”,掌控着方向,“专利”和“标准”是两个车轮,普通职工围着“小车”打工就业,这种模式也可称作“骏马拉小车”模式。
    在“骏马拉小车”模式的指引下,我的企业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第一阶段是1999年到2003年,注册资本5.45万元,注册地是我家,我家地下室是试验车间,职工平均人数4.4人,2002年时获“安全锁”专利权,商标“铁门神”注册成功,被认定为民营科技企业,直到2003年底,拥有专利5项。第二阶段是2004年到2007年,注册资本升为100万元,注册地未变。职工平均人数7.75人,拥有8余项专利权,发改委颁布《矿用开关两防锁》行业标准。第三阶段是2008年到2014年,注册资本升为1000万元,2015年注册资本升为3000万元,注册地未变。在太原设立分公司,职工平均人数16.3人,拥有31项中国、美国等国内外专利权,有关技术要求写入了山西质量标准化标准、国标及IEC国际标准,有关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山西全安技术公司创办15年来,公司的注册资本从原来的5.45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万元,一个分公司,一个子公司。15年间,注册资本翻了约600倍。2012-2014年平均销售额2000万元,相较创立之初,翻了400倍。在册职工20余人,2012年缴税394万元,平均每人纳税18万元;创办企业至今总共纳税约1500万元。由于发明创造的安全专利技术产品对煤矿安全的技术贡献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2008年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被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称号,是山西省仅有的两家企业之一。
    说了靠脑,再说靠跑。小企业没有那么多社会关系,要想发展壮大,必须靠辛苦付出。
    2004年,我发明的“两防锁”已经成功,但是,怎么推广呢?此时,正值国家安监总局举办安全产品展览会,我把公司仅有的1万元倾囊而出,带着爱人和几个同事参加了展览会。在展览区天天等,时时盼,希望领导能像神仙一样“下凡”到自己的展台,可领导就是不来。等领导路过我的展台时,我恰巧去方便,当我返回时,领导已经过去了,我十分懊悔。难道好机会就这样失去了吗?不行,我追了五、六十米,追上国家安监总局领导,亮出我的代表证,请他看看我的“两防锁”产品展台。他见我情真意切,就带领一行返回到我们的展台,拿着“两防锁”仔细端详,还询问了有关问题,我向他作了一一汇报。他听完后,首先充分肯定了“两防锁”的重大意义,并期望我解决井下电气设备开盖断电重大技术难题。参观结束后,他又与另外两位领导一同与我合影留念,我高兴至极。
    回来后,我坚定了信心,拿着3位领导与自己的合影照,不知跑了多少单位,见了多少领导,终于把“两防锁”推广到山西大部分煤矿及省外部分煤矿。
    依靠“人才、专利、标准”做精做强企业
    我刚参加工作时,很想“杀龙”“打虎”,干大事,怕大材小用。后来,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高端人才创办并发展科技小微企业,完全可以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双丰收。
    我深深认识到,办科技小微企业需要大人才,拉“小车”需要“骏马”才行。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特别提出,只有依靠“人才、专利、标准”,我国科技小微企业才能做强。
    因此,历经8年时间,我创立了“两防锁”的行业标准,在政府的支持下形成了成套的推广政策,为我发明的“两防锁”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市场收益。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侵权假冒大面积发生。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形成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于是,我在开发新产品之前,就积极申请专利及商标,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999年至今山西全安不仅创造了大量专利产品,还发明31项专利,人均拥有3项。
    科技型小微企业依靠“人才、专利、标准”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但高新技术企业仅此还不够,只有采用“唐僧取经”模式才能取得高新技术成果。
    作为企业的带头人和专利发明人,我深深知道,人力资本,特别是我这匹“骏马”对于企业的极端重要性。为此,我尽可能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千方百计提高自身素质,参加工作后,我在学习培训上花了600多万元,今年我参加了北大EMBA开学典礼,成为林毅夫的学生。
    这些年来,由于这种执着和坚持,我发明了30余项专利技术产品,其中“开盖断电方法及装置”等3项专利获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30多个产煤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权。
    山西全安和我本人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党和政府给了很高的荣誉。2011年以来,我先后当选为全国工商联执委、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工商联常委,并被评为山西省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我这样一个“小人物”,山西全安公司这样一个“小企业”,得到如此厚爱,被捧上了“天”,不仅是我们不懈追求理想信念的成果,更是党和政府关怀和支持的结果。
    (以上文字由山西省工商联宣教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