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关于依托标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来源:郭春平---山西全安 | 作者:郭春平 | 发布时间: 2014-01-23 | 3506 次浏览 | 分享到:

    案由: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我省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有些科技成果转让不出去的原因是许多科技成果产品是非标准化的。工厂没有标准作支撑对新产品的成本、周期及前景心中无数。所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问题是科研成果的标准化程度问题。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标准是一切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的基本要素。而标准化则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得力推手。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效规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必要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准化管理路径探索,增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学性,创造引导、协调、监督、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环境。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高科技产业的整体素质和企业的标准化水平,使我国的高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质量跃上一个新台阶。

  案据: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是科技工作服务于当前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科技“落地”的有效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标准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产业创新发展需要标准支撑,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也需要科技与标准更加紧密结合。目前,科技研发周期在快速缩短,科技创新和技术标准研发正在融为一体,技术标准研制为科技成果快速进入市场、形成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技术标准成为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制定和实施技术标准,本质上就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是产业调整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有力推手。通过标准化洗礼的科技成果。才能更快地被市场认可才能更好地扩散与传播才能更多地降低转化险并最终形成商品化、产业化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标准化的杠杆作用,加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

  新技术的产生并不等于新产业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特别是要形成规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与经济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创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环境条件,加快成果转化的步伐,为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作出贡献。

    建议:

一、认真落实《“十二五”技术标准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精神,进一步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完善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机制,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要切实发挥好技术标准在战略性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科技进步和技术标准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二、强化标准的战略作用,紧密跟踪发达国家标准竞争策略和国际标准化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质量效益;站到国际标准的置高点,不断推动技术标准的国际化,用国际标准进军国际市场。  

三、强化标准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用标准化做平台,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引导技术转移升级,使新产品开发、设计、试制到批量生产环环紧扣,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与转化周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依靠科技,提升标准水平,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不断提升实施水平,要从政府、企业、社会3个层面强化标准与市场准入、行政执法的衔接,把标准实施纳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违反标准行为的惩治力度。

五、加强标准化部门与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合作、协同创新,为科技与标准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积极谋划,勇于探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六、专利企业同高校紧密合作,共同完成相关标准的制定,共同举办科技成果转化暨标准化工作会或科技成果推广会,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宣传推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