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申报2019年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奖项目公示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lfsuoqan | 发布时间: 2019-10-08 | 1577 次浏览 | 分享到:

企业名称: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提名者晋中市

提名意见

2018年12月国家煤监局副局长:2000年以来全国煤矿10起一次性死亡百人以上事故,瓦斯爆炸占9起,防范瓦斯爆炸是今后重中之重任务。专家研究报告:约一半瓦斯爆炸由违章带电作业引起,应用智能技术防治违章带电作业意义十分重大。

全安公司研发煤矿安全技术几十年,团队协作攻关二十年,取得如下成果:1、深入研究违章行为及抗违章理论,首次提出并证明“违章作业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预控”,为研究抗违章技术奠定基础。2、在国际上首先发明并创造抗违章开盖传感器系列产品。首创专家智能识别违章行为技术,为人工智能识别违章模式开辟了新道路。首创抗违章保护技术,实现了在违章带电作业前将违章行为识别并转换为电信号,控制电源安全断电、闭锁。重置“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价值体系。3、组合发明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抗违章技术系统,不更换、不改动在用设备,在易违章产生电火花各个部位加装抗违章保护设施,可防范绝大部分违章带电作业事故,为产业化升级产生巨大效益。

获中国发明专利10项,美国等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省技术发明奖、中国专利奖等7项省部级奖励。发表有关专著或论文十余篇。首创行标5部,国家煤监局等单位下发了29个文件推广。已销售2亿多元,共产生经济效益8.95亿元,应用在同煤塔山等煤矿45万台防爆设备上,14~16年减少死亡20人,为山西近几年违章带电作业引发瓦斯爆炸零事故作出重大贡献。

提名该企业为山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奖。

企业简介:

山西全安公司,成立于1999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总部位于山西介休,分公司设在太原,主要从事研发,与中科院合作在北京设立子公司,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全安是一家从事发明创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专利、商标等100余项知识产权,10项发明专利授权,其中4项技术获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等30多个产煤国家的发明专利权,改写近百年无中国人获美国煤矿电气领域专利的历史,为中国发明在美国等国占领了高科技“领地”。截止2018年底,全安人均累计获得授权专利:总数2.24项/人,中国发明专利0.4项/人,美国发明专利0.16项/人;华为人均累计获得授权专利:总数0.49项/人,中国发明专利数0.216项/人,美国发明专利0.06项/人。全安的专利发明在国内外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30]、“最具创新能力十佳中小企业”[31]、“技术创新品牌企业”等。

全安人以“为安全服务、为安全贡献、为社会积德行善”为宗旨,团结奋斗20年,应用“郭春平抗违章技术创新方法13步”等创新方法,取得了如下公认的重大科技成果[44-45]:1.在国际上首先发明并创造抗违章开盖传感器系列产品,首创专家智能识别违章行为技术,首创抗违章保护技术,实现了在违章带电作业前将违章行为识别并转换为电信号,报警并控制电源安全断电、闭锁。被张铁岗院士认定为重大发明创造[48],孙继平教授指出:煤矿电气设备不仅应当有三大保护,还必须加装抗违章保护。2.组合发明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抗违章技术系统,不更换、不改动在用设备,在易违章产生电火花各个部位加装抗违章保护设施,可防范绝大部分违章带电作业事故。3.深入研究违章行为及抗违章理论,首提并证明“违章作业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预控”,违章预控的充要条件:违章阻力的冲量减违章动力的冲量等于共同作用于该质点时它的动量。突破了违章作业只能靠“人防”的习惯思维,为研究抗违章技术奠定理论基础。首提“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价值体系,引领安全发展新理念,受到楼阳生省长公开肯定[47]。

近三年,在北大和中国矿大国际学术会议、《山西日报》等发表《机器人违章均衡作业状态分析预测》、《应用安全干预手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十余篇论文,完成行业标准(安标用)5部。

2017年“一种超前开盖方法及装置”获中国专利奖[35];2015年“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抗违章技术”获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36];2014年“超前开盖断电技术及核心部件开盖传感器”获山西省技术发明奖[33];还获中国专利奖和省科技进步奖等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2、34]。

已销售2亿多元,共产生经济效益8.95亿元,应用在同煤塔山等煤矿45万台防爆设备上,经省煤监局证明14~16年减少死亡20人[41],为山西近几年违章带电作业引发瓦斯爆炸零事故做出重大贡献。

全安二十年来人均捐赠10余万元。积极打击假冒伪劣,“铁门神”商标维权案在最高院胜诉。董事长两次随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俄罗斯及欧盟。 

企业创新发展情况及推广应用情况

一、山西全安首创并实际应用的发明原创技术创新思路

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原创技术,全安发明的技术不仅是颠覆性技术,还是原创技术。发明原创技术思路如下:

1、“依靠关键的少数创新”思路

英国《自然》研究指出:“小团队更容易做出大发现”,“团队规模与颠覆性创新成反比”。“对于现代学术界来说,‘大科学团队’意味着世界领先的技术设备、学界权威领衔的庞大团队、稳定充裕的资金供给和高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不过近期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论文告诉我们,“大科学团队更像是一个建立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的加速器,那些小团队才是贡献颠覆性成果、开拓学术未知领域的先锋”。山西全安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也证明了以上结论。

科技创新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即依靠人才带头,勇猛突破,大众紧紧跟随,才能产生科技创新成果。“关键的少数”起着决定性作用。从社会角度看,科技人员、领导干部、科研院所、科技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就是对科技创新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的少数”;在公司内部,“关键的少数”指:创新人员和领导干部。应当深刻地认识到:十亿(1000000000)、百亿(10000000000)这些大数字,如果没有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如果有1,后面加一个0就提高10倍,1就是“关键的少数”,很多的0就是“紧紧跟随1的”大众群众。

科技小微企业、实验室、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科技组织是科技创新的开拓者,也是“关键的少数”;研发型大专院校、北大、清华、哈佛、牛津和剑桥等著名大学,华为、苹果等公司,中关村、硅谷等区域,相比其他社会组织还是“关键的少数”;带动工业革命的英国,相比当时的其他国家同样是“关键的少数”。这些“关键的少数”是创新的火车头,在火车头的带领下,才能实现全社会的创新发展。

2、“在需求的同频共振区上创新”的思路

国家、企业、省、市、县、乡镇、村、家庭、个人,都有很多需求,可以将需求分为国家需求、集体(包括企业、协会、乡镇、村、家庭等社会组织)需求、个人需求。

在政治、法律约束的条件下,当个人、集体、国家的需求相同或相近时,在相同需求的领域就会发生同频共振,不施加激励或施加激励达到一定阈值,就会产生巨大的创新动力。

不论国家、集体、个人那方面,位于同频共振区的需求最容易满足。如果通过创新满足这个区内的需求,各方的创新动力都很大。如果“双创”人员或企业在同频共振区创新,只要付出较小的努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够同时实现个人价值、集体目标、国家战略。

通过机制设计方法、信息管理等手段,先寻求各种需求,然后找到同频共振区,施以各种激励手段,就会产生巨大的创新动力。寻找同频共振区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个人或者团队寻找同频共振区进行创新。二是企业在企业家的带领下寻求同频共振区,在该区进行创新。三是国家通过信息发布,寻求创新的同频共振区。四是通过信息管理方法,大数据方法,机制设计方法,寻找同频共振区。同频共振区内一般会有很多具体需求,每个点代表一个具体的基本需求,每个点又是一个创新的动力点。在这个创新的动力点上创新就会事半功倍,较容易成功。

3、“寻求企业科技创新动力点”思路

运用科技管理方法使企业需要、职工需要、科技环境三者互相满足,形象地说交于一点(这一点叫科技创新动力点)时,在这—点上才会产生科技创新动力。

“科技创新动力点产生的机理是:职工用‘投入——产出’方法对自己追求范围内的目标(如技术课题)逐一分析,预估自己实现每一目标所需消耗(投入)的能量与获得(产出)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比较各期望值大小,放弃期望值小于1(赔本)的目标,以最大动力优先实现期望值大的目标,该目标就是动力点,这一规律不仅在科技管理中有重要意义,在行为科学、投资决策等学科中都有研究价值。

以增强科技创新动力为中心,对影响技术创新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控,使得企业的全体职工,在搞技术创新全过程中,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技术创新目标。

“科技创新动力点”实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职工实际权益追求点,也就是经权衡比较,实实在在地投入精力追求的目标点。所以,必须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全面科技创新管理,才能产生很多科技创新动力点,推动经济技术发展”。

4、“郭春平抗违章技术创新方法十三步”是发明抗违章技术的具体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发明多种抗违章技术,具体略。

二、技术创新基础条件

1、研发组织管理机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决策和指导层:在公司整个范围内,对项目所需要的人员、设备、材料、资金等进行统一协调和调配,为项目提供可靠的保障;对项目涉及的各方面对口进行指导、协助和协调,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管理层:对项目进度、质量等全面负责,并协调各部门间进度相互配合。确保项目按照既定质量、进度目标完成。实施层:直接参与项目技术研发及生产相关。

2、为了加强公司研发费用管理,促进公司自主创新,实现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特制定《研发投入核算体系办法》。为规范公司专利工作,充分发挥专利制度在公司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公司技术创新和形成公司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公司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制定了《山西全安公司专利管理制度》。为保证技术文件的正确、完整、统一,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稳定产品质量, 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制定了《技术文件更改制度》。

3、近十年,山西全安为技术创新总计投入研发费用1600多万元;公司积极引进高端人才,返聘国企退休高管、高技能人才、工程师,临时聘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教授、专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兼职合作研发项目,公司还自主培养一批高端人才,全部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公司的高端人才及高技能人才占比85%以上。

4、山西全安拥有“抗违章技术”和“隔爆外壳再制造”两个实验室,并且与中国矿大(北京)、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以及山西省各大煤矿集团建立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关系。

三、技术创新体制机制

山西全安的创新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机制三大机制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体制机制,是山西全安创新有效运作的基本要素。

动力机制:主要是通过寻找职工的“技术创新动力点”,激发创新动力,申请专利,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市场,获取利润;创新是山西全安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通过激励政策激发员工创新积极性、鼓励员工创新,公司实行“按贡献分配”,多贡献多得,而不仅是多劳多得,每月都强制全体员工最少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给予相关奖励。

运行机制:工资实行“工资协商制”,并有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及相应的人才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进行决策、指挥、控制、信息反馈,既可以调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创新过程中诸多环节,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沟通顺畅、合作有效。

发展机制:依靠“骏马拉小车”模式发展,即依靠“人才、专利、标准”模式发展,即:科技小微企业是“小车”,公司董事长是“拉小车”的“骏马”,掌控着方向,“专利”和“标准”是两个车轮,普通职工围着“小车”打工就业,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特别提出。山西全安还与其它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以达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在资金上,山西全安的研究与发展资金来源于企业本身,其中以自筹资金为主,自筹率达90%以上,约10%来源政府资助。

调控系统:山西全安技术创新体系是全面科技管理调控系统。

四、发明创造的产品和技术

1、在国内外率先发明创造抗违章开盖传感器

系列产品:矿用本安型/矿用浇封型/矿用浇封兼本安型开盖传感器三种,及配套无损连接装置(商品名:防护罩或螺栓罩)。能与爆炸环境任何在用防爆设备盖板或门无损连接,不改动防爆设备结构,不更换一条螺栓(帽),就可把各种开盖传感器安装在设备螺栓头上面。

主要特征:抗违章开盖传感器安装在爆炸环境电气设备的接线腔(盒)盖板(或门)外部,在越过“违章红线”前(即:松动盖板螺栓前),把“将违章开盖”动作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也可把盖板开合状态信号超前转换为电信号。

国内外领先指标:误(违章)动作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时间≤10ms;误(违章)动作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准确率:100%。抗违章开盖传感器不仅可用于抗违章保护,还可用于爆炸环境任一电气设备盖板开合状态(人员作业或不作业)监控使用。

抗违章开盖传感器系列产品认证水平:产品通过了煤安标认证[21],获得了防爆合格证[22]、生产许可证[23]、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隔爆性能联检报告、金属材料磨擦火花安全性检验合格证。

安全效益:据谷歌、百度检索,此发明申请之前百年来,煤矿电气安全领域尚无中国人获美国专利权;国内外在先没有同类产品,填补了一项国内外技术空白。

2、首创的专家智能识别违章行为技术及抗违章保护技术

专家智能识别违章行为逻辑:根据专家知识在作业人员与危险源之间设置一块“隔离栅”,在隔离栅上设置一个三输入端与门Y,当与门的身份认证输入端i1、第一步接近危险源输入端i2、进一步接近危险源输入端i3,都输入高电平时,转化为电信号,从输出端u输出到抗违章保护的专家知识推理器。逻辑表达式:,i的值域{0,1},i=1时表示符合条件;u=1时,表示初判为违章信号后输出电信号。再与电压信号相与,如果有电压,则判断为违章信号。

抗违章保护功能结构:由违章模式识别器、专家知识推理器、危险化解装置三部分功能图模块组成。当专职人员违章人员作业时,还没有越过“违章红线”,即还没有触电时,就将违章信号超前转换为电信号,实现报警或断电或闭锁保护;而非专职人员操作无效,设备保持原状态。

安全效益:预防违章带电作业首次由“人防”变“技防”。在违章带电作业之前,供电线路的绝缘电阻不会降低,绝缘监视保护装置就不会动作保护,短路、漏电和接地电流或电压也没有产生,三大保护也不会动作保护;所以,三大保护都起不到超前预防违章带电作业作用,只能在违章带电作业造成短路、漏电和接地故障后进行断电保护。近百年来国内外预防违章带电作业都是靠“人防”,而不能像三大保护那样进行“技防”。而抗违章保护可以在违章前,实现报警或断电或闭锁保护,超前预防违章带电作业,变“人防”为“技防”。

国内外领先指标:控制误(违章)执行时间≤20ms

3、专家智能型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抗违章技术系统

系统组成:抗违章开盖传感器、抗违章保护装置1、抗违章保护装置2、抗违章保护装置3、智能抗违章保护分站、防电软件、手机风险预警、智能抗违章后备保护试验装置、在用设备,在用设备包括电源开关、负荷开关、电动机、网络、断电仪等。有关技术及特点如下。

仿安全员定点监控抗违章短板技术:模仿安全员智能监控违章方法,按高危险部位、次危险部位、一般危险部位、低危险部位分类监控违章作业,控制规则有8条,略。

使在用设备智能化升级的无损连接安装系列技术:爆炸环境有千万台防爆电气设备,为了防爆安全,国标不允许改动设备结构,本发明能在不更换、不改动在用设备结构,只对应加装一个或几个无损连接装置如螺栓罩等配件,就可以使在用所有设备升级加装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也可以从所有在用设备接线盒等部位检出“将违章开盖”或设备运行状态信号,供监测监控系统使用。

抗违章后备保护(漏电保护)试验技术:当抗违章保护、两防锁、防松锁等由于某种原因失效,仍发生违章带电作业而触碰到带电体时,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动作断电,防止发生带电作业事故。也就是说漏电保护是抗违章保护的后备保护,远方漏电试验装置(防爆合格证名称:漏电试验电阻箱)可按要求进行漏电保护试验,确保漏电保护的可靠性。

标准支撑:山西全安技术、产品执行IEC、国标GB3836.1-2010、《煤矿安全规程》、《JB/t 10835-2008 矿用开关两防锁》、《山西省煤矿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等标准及办法,并且是强制性标准要求;公司起草五项行业标准:《JB/t 10835-2008 矿用开关两防锁》,《煤矿在用隔爆电气设备防爆检查规范》等,参加了国际标准会议(IEC)并提出标准修改建议。

公司建立了专门的“抗违章技术”微信公众号以及公司网站平台,并且积极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结合互联网,创新成功“煤矿井下电气操作风险手机预警系统”,首次成功应用在世界最大、最先进的煤矿之一同煤塔山矿。

五、技术创新成效影响

1、七次获省部级科技奖:山西全安关键技术曾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山西省技术发明奖、2次中国专利优秀奖、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2次获中国煤炭科学家技术奖等[37、38]。专利产品抗违章“矿用本安型开盖传感器”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39]。对煤矿安全技术贡献指数在全国名列前茅,原国家安监总局命名为“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被全国工商联评为全国“最具创新能力”十佳中小企业。

公司的新技术、新产品为贯彻落实法规标准起到了特有的技术支撑作用:如《煤矿安全规程》第442条:井下不得带电检修电气设备。检修或搬迁前,必须切断上级电源;2010年国家煤监局下发的《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推广目录》要求强制推广防治“工人带电违章作业引起瓦斯爆炸”技术;IEC国际标准、国标3836.1—2010、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1023-2006 、MT/T 1097—2008《煤矿机电设备检修技术规范》《山西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都有抗违章(防误操作)技术要求,概括起来:要求设备具有开盖前报警断电闭锁功能、防止违章送电和违章操作功能、喇叭嘴具有防松功能等。

经山西煤监局认可的安全效益评价,山西省2014年~2016年应用本项目系统,减少死亡20人。

该技术解决了一道百年世界性难题:在爆炸环境,用技术手段预防人违章带电作业。重新配置了“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价值体系;颠覆了违章行为不可预控、违章带电作业事故不能用技术装备保护系统超前预防的习惯思维。重新配置了供电系统应具有短路保护、漏电保护、保护接地和抗违章保护“四大保护”价值体系。

目前,国内外没有任何其它技术或装备能在不更换在用设备时检出其“将违章开盖”信号,“将违章开盖”信号的检出方法,及对防爆电气设备接线腔盖板的监控,绝对是简单而效果出人意料的技术发明。由于能检出“将违章开盖”信号,通过电脑芯片智能处理,在人“将违章开盖”还未违章作业时,就通过井上下网络报警、断电并闭锁,也就超前预控了人的误(违章)带电作业行为,实现了所谓“智能化”,为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产生巨大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抗违章保护装置1~3都有无损连接,节省了巨额成本费用。

系统整体技术全面应用后,可预防全国乃至全世界约一半的瓦斯爆炸及一半的机电事故。从装备上杜绝违章产生的事故,预计每年可为全国爆炸环境生产领域减少一定的死亡人数。对提高爆炸环境安全可靠性具有巨大的作用。

同煤塔山矿法人代表马占元签字加盖公章给出效果评价:由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在我矿井下中央变电所安装应用后,表现在该系统设计合理、安装方便、性能可靠,从技术装备上保证了GB3836.1-2010联锁装置、《煤矿安全规程》、AQ1023—2006《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山西煤矿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标准法规要求的贯彻落实。实现了地面调度对井下电气设备操作风险实时监测监控,达到了通过技术装备预控人的违章带电作业行为的抗违章效果,为这几年防治带电作业,为实现瓦斯爆炸“零事故”做出重要贡献。[43]

2、公司关键技术在美国、欧盟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4项专利[9-12],在中国有40项专利[1-8],在煤矿安全技术开发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技术开发及标准研究方面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属于国内外重大创新。该项目技术被中国工程院张铁岗院士推荐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抗违章保护技术”理论、“安全不对称性”观点、“违章预控”理论等多篇论文相继发表,引起著名煤矿安全专家孙继平等学者高度重视。因标准方面的创新,公司应邀参加了国际标准会议(IEC)并提出标准修改建议。

3、我公司新技术成果先进,应用效果一致受到好评,市场出现了一些不法分子,假冒专利,仿冒公司商标,制造了很多假冒伪劣产品。最高人民法院、山西省高院、太原中院、山西省工商局、山西省公安厅、临汾工商局、原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等相关部门都相继打击了假冒我公司技术产品的不法分子。如:侵权人张XX销售假冒我公司专利及注册商标的产品,总价值达1424945.66元,现已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4)城刑初字第13号)。山西省工商局、临汾市工商局、江苏省质监局也都在市场上查处过假冒伪劣产品。

经济效益:我公司部分专利技术已评估入资注册资本2000多万元;1.0~4.0系列技术产品已应用在同煤集团、焦煤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潞安集团、中煤平朔等的45万台防爆设备上,基本覆盖了山西全省大煤矿集团及部分省外煤矿的机电设备,近十年总销售额达2亿多元(见山西省高院判决书(2017)晋民终234号),交税2000多万元,平均每年销售2000万元,近三年销售额1314.65万元[53-55]。

据上述山西煤监局盖章认可的应用评价,2014年-2016年为山西省煤矿事故减少死亡人数20人,减少经济损失2亿元。计算方式:减少损失=1000万元/人×[(全国煤矿瓦斯爆炸死亡人数÷全国煤炭年产量×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山西瓦斯爆炸实际死亡人数)×违章带电作业引发瓦斯爆炸死亡人数占比×本科研成果在山西省应用率][41]。

根据山西省有关单位机电检查处罚相关规定,电气设备必须具备本项目的“两防”、“三开一防”等功能,此项估算为煤矿实现节支费用达2.25亿元。计算方式:节支费用=产品实际应用数量×节省罚款金额=45万台×500元/台=2.25亿元。(提示:每台罚款500元是平均罚款数,汾西矿业集团每台罚款2万元。)

国内井下在用的开关很大一部分没有防非专职人员操作功能,德国的贝克、哈斯玛克等公司生产的具有防非专职人员开盖操作功能的开关比国内开关贵很多,按最少贵约1000元/台,使用我公司技术及相关产品实现了此功能,并超越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该项功能指标,比外购国外产品为煤矿节支2.5亿元。计算方式:节支费用=产品实际应用数量×(进口设备均价-国产设备均价-本项目产品均价)=45万台×(1000元/台-2亿元/45万台)=2.5亿元。

综上,共产生经济效益8.95亿元。计算方式:总经济效益=总销售额+减少经济损失+煤矿节支=2亿元+2亿元+2.25亿元+2.5亿元=8.95亿元。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授权项目名称

知识产权类别

国(区)别

授权号

一种再制造隔爆外壳方法

发明

中国

ZL03108759.0

一种超前开盖断电方法及其装置

发明

中国

ZL200810055240.6

滞后型开盖断电传感器

发明

中国

ZL200810079442.4

瓦斯超限开盖闭锁方法及装置

发明

中国

ZL200910074934.9

锁定多条螺栓方法及装置

发明

中国

ZL200910075088.2

一种盖板防护装置

发明

中国

ZL201210147572.3

一种用来锁紧螺杆的两防锁装置及其锁紧螺杆的方法

发明

中国

ZL201210237949.4

一种煤矿远方漏电试验方法及设备

发明

中国

ZL201210578705.2

一种喇叭嘴防松装置及防松方法

发明

中国

ZL201310057843.0

预防煤矿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方法及系统

发明

中国

ZL201410391907.5

一种超前开盖断电方法及其装置

发明

南非

2010/06582

发明

俄罗斯

2459334

发明

美国

US8,902,075B2

US9200751B2

发明

加拿大

2719030

发明

澳大利亚

2009260076

发明

欧洲(延伸:德国、英国、波兰、法国、捷克、士耳其、西班牙)

2299554

发明

印度

279584

发明

印度尼西亚

ID P 0032926

发明

哈萨克斯坦

26967

发明

哥仑比亚

2661

一种煤矿远方漏电试验方法及设备

发明

美国

US9575109B2

发明

欧亚

030501

一种用来锁紧螺杆的两防锁装置及其锁紧螺杆的方法

发明

澳大利亚

2013289710

发明

美国

US10072697B2

发明

欧洲

2871309

发明

欧亚

025320

瓦斯超限开盖闭锁装置

实用

中国

ZL200920103772.2

锁定多条螺栓装置

实用

中国

ZL200920104094.1

一种超前开盖报警断电装置

实用

中国

ZL201020144857.8

一种两防锁

实用

中国

ZL201220213265.6

一种煤矿远方漏电试验设备

实用

中国

ZL201220733224.X

一种本安电源系统

实用

中国

ZL201621269266.7

一种井下电气设备接地监测监控系统

实用

中国

ZL201720106848.1

一种基于隔爆外壳的信息传输设备

实用

中国

ZL201820483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