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平委员视频直播发言稿2: 高度重视本土人才、本土产品、本土技术、本土文化
应当高度重视本土人才、本土产品、本土技术、本土文化(简称“四本”),加快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促进省内循环经济发展。本土人才方面,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创新机制用才,打造平台聚才,创优环境引才,以空前的力度健全引才用才工作机制。树大根深方能引来八方贤才,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的作用,让“本土人才”壮大起来,就一定能更多地吸引外来人才,并让他们扎下根,与本土人才共同在山西这块广阔的天地大展宏图;本土产品方面,我们的山西传统产品有老陈醋、汾酒、平遥牛肉、沁州黄小米等等;在安全保护产品方面有山西全安发明创造的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该产品填补了8项国际技术空白。本土产品是我们发展的根基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省内循环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产品来发展;本土技术方面,我们省拥有很多自身的先进技术,国企方面有太钢手撕钢,民企有我们全安公司发明的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解决了爆炸环境防控违章带电作业百年技术难题,曾受到楼阳生书记、张铁岗院士等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省煤监局盖章认定:最少减少死亡20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要重视我省发明的本土技术,通过技术引领来促进我省的发展;本土文化方面,山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本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居全国之首,还有关公文化、寻根文化等,都是非常了不起的,需要大力弘扬,大力发展,我已提交高度重视“关公文化”等多个本土文化方面的提案。
“四本”的核心是本土人才,有关内容已发到微信群,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去年12月4日,楼阳生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山西行反馈座谈会上强调:“今日之山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创新、渴求人才。”他要求“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健全引才用才工作机制,以一流的政策,引一流的人才,带一流的团队,出一流的成果。”不可否认的是,山西确实存在人才短板,目前还处于“人才洼地”状态。如何才能加力补上人才短板,以人才洼地助推创新高地建设,是摆在山西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引进人才,就必须出台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并切实兑现落实,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这一切都要首先从“本土人才”做起。如果“本土人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才洼地”也会出现人才外流。多年来存在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认真反思,同时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得力措施,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真正做到以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一流的政策,引一流的人才,带一流的团队,出一流的成果”的目标。
回顾历史,山西人才辈出,历史名人数不胜数,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武圣关公(羽),文学家王维、王勃、王之焕,史学家司马光,文学家关汉卿等享誉海内外。在唐诗、宋词、元曲大家中,山西人都占有很大比例,古代四大名著作者中也有山西人的一席之地。近代科技、文化、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成就突出人才中,山西同样不乏其人。山西出现人才短板,究其根源还在于过去对“本土人才”重视不够,导致人才外流。如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创新机制用才,打造平台聚才,创优环境引才,以空前的力度健全引才用才工作机制。只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本土人才”的作用,就一定能更多地吸引外地人才,把各方面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山西转型发展蹚新路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发言稿3、4、5将依次发出
(提示:本文是根据口头发言稿整理和修改的)
2021.1.22.
郭春平简介:
郭春平,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大EMBA,教授级高工,全国工商联执委,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发明了“智能抗违章开盖传感器”“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等40余项专利技术产品,其中有4项获美国、欧盟专利权,且都是PCT专利。入选“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物”,曾荣获省劳动模范,两次获“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
手机:13513549806 邮箱:gcp.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