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省能源局决定把新的安全理念贯穿到建设及生产全过程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山西全安 | 发布时间: 2021-07-13 | 661 次浏览 | 分享到:

山西省能源局发函答复政协委员建议

决定把新的安全理念贯穿到建设及生产全过程


在今年召开的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郭春平委员提出《关于井下供电系统的“抗违章短板”引发瓦斯爆炸风险的防控建议》(0340号提案)。近日省能源局就这一提案发函答复,肯定郭春平委员的建议“对改进政府工作,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省能源局在答复中指出,历年来煤矿发生的机电事故和瓦斯事故均证明煤矿存在“抗违章短板”,充分肯定了郭春平委员提出的“抗违章短板”理论和“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安全发展理念,并决定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到建设及生产全过程。答复中还表示,提案中提出的防治措施和全省正在推进煤矿智能化要求相一致,今后将在全省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中一并推进。把智能抗违章作为智能化建设中机电设备智能化的一个环节予以推进。

郭春平委员《建议》中提出的“抗违章短板”理论认为:井下之所以出现违章,是由于存在方便违章的条件,即存在“抗违章短板”,通过“技防”补齐“抗违章短板”,就能防范和化解违章风险,降低90~95%的事故。“抗违章短板”是郭春平委员首创的煤矿安全术语,已经被编辑为词条进入百度百科搜录范围。该词条的概述为:爆炸性环境任何发生违章带电作业的设备,其技术结构及供电系统一定存在预控违章方面的不足,可为作业人员进行违章作业提供方便条件,简称“抗违章短板”。百余年来,国内外工业领域供电系统一直存在抗违章短板,其引发瓦斯、煤尘等爆炸风险还没有引起有关方面足够重视,更没有被列入有关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目前井下供电系统至少存在8种抗违章短板,包括:接线空腔(盒)的抗违章短板、闭锁装置的抗违章短板、开关门盖的抗违章短板、电缆引入装置(螺旋喇叭嘴)的抗违章短板、作业环境存在的抗违章短板、“三大保护”(短路、漏电及保护接地)存在的抗违章短板、供电系统存在的“甩保护”抗违章短板、技术标准存在的抗违章短板。抗违章短板的存在是造成违章带电作业的“硬原因”,用技术手段补齐抗违章短板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违章带电作业,并预控违章带电作业引发瓦斯、煤尘等易爆品爆炸事故风险。“抗违章短板”理论还认为:造成事故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技术装备上有“短板”,而“人”的问题还在其次。追究事故原因时应当首先查找装备上的“短板”,防范和化解事故风险时也应首先补齐“短板”,即首先要抓“技防”和“智防”。“抗违章短板”理论为“科技强安”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安全生产领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即大力研究并推广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装备。供电设备加装抗违章保护系统后,不仅使违章带电作业费时费力,有效杜绝违章带电作业,减少瓦斯、煤尘等易爆品爆炸事故,还可实现“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的抗违章技术目标。

“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的安全发展理念,也是郭春平委员首先提出,并在2018年两会上得到时任省长楼阳生同志的点赞,随后省政府办公厅也发文予以肯定。省能源局在答复中认为,郭春平委员提出把“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确立为能源安全生产重要创新理念的建议,符合我省能源领域综合改革总体思路。经过进一步研究,结合目前正在推进的全省能源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今后在全省煤炭行业管理中,将着重解决重大现场问题作为主要安全工作内容予以推进,将"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理念贯穿到煤矿建设、生产过程中,为全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郭春平简介:

郭春平,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大EMBA,教授级高工,全国工商联执委,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发明了“智能抗违章开盖传感器”“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等40余项专利技术产品,其中有4项获美国、欧盟专利权,且都是PCT专利。入选“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物”,曾荣获省劳动模范,两次获“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

手机:13513549806  邮箱:gcp.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