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委员心声】关于在全省倡导“发明创造从娃娃抓起”的提案
来源: | 作者:山西全安 | 发布时间: 2022-01-21 | 519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在全省倡导“发明创造从娃娃抓起”的提案

提案人 郭春平

案由: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让一代中国少年走进计算机世界,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发明创造也应该“从娃娃抓起”。有人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生创造力严重缺失,只有33%的学生做过一点小发明的尝试,14.7%的学生有初步的创造意识,仅有4.9%的学生具备创造人格。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势在必行,已成为当务之急。我省在这方面情况也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小学普遍缺乏专门从事科技教育的工作人员。学校用于科技教育的资金匮乏,极大的限制了相关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二是应试教育给科技创新教育造成阻碍。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科技创新教育难以得到真正的落实。三是全社会同样缺乏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限制了学生们获取科学知识的来源和实施发明创造行动的途径。四是由于全社会、学校对于青少年的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到位,导致了广大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欲望未被有效激发,难以主动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去。今年以来,国家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出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双减”政策,使孩子们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为“发明创造从娃娃抓起”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案据:发明创造是指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技术,首创出先进、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新事物、新方法,能有效地满足某种需要(《百度百科》)。对于发明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有必要在全省倡导“发明创造从娃娃抓起”,普及相关知识,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人明白,或许你的孩子就是下一个小小发明家。很多人一直对瑞典这个北欧小国能成为无数发明(如安全火柴、改进型拉链、横罐型真空吸尘器、病人植入起搏器)和发明家(如化学家诺贝尔先生)的“原产地”,而感到不可思议。其实瑞典人并非天生就对探究自然兴趣浓厚,当然更非“一生下来就带着‘发明家’的大脑”,而是“从小就培养创新精神”的社会风气和教育意识,使得瑞典人在“娃娃阶段”就已开始经常琢磨——我能有点什么样的创新?为了激发、鼓励儿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瑞典的一些学校每年都组织“扔鸡蛋”比赛,评出将鸡蛋从25米高空扔下而不会摔破的最佳方法。在瑞典,一个“从6岁开始、贯穿整个学龄阶段”的创新教育系统已然逐步建立。由政府拨款支持的“灵感教育”,便是其中的一部分。鼓励孩子们把家中的废品带进课堂,拆解后再重新组装成新东西,并鼓励他们思考“还能做成什么以前没有的东西”。这不仅让孩子们动手动脑,而且激发了他们“突破常规”的潜能。近几十年来很多国家都一直在设法吸引一些优秀的天才少年。参加各种的比赛之后将他们选拔出来,然后重点培养,让他们成为后来的顶尖科学家。国内有不少省市也在组织开展各种比赛和科创研学活动,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成年人想要在科技方面进行突破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从娃娃抓起”,就能对天才少年提前固定方向培养,避免其在成年之后重新选择研究方向。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不仅难以出成果,而且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

一、全社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发明创造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意义,宣传各地在开展创新教育,举办各种小发明比赛,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实例,着力营造鼓励青少年创新创造的舆论氛围。

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责任,积极协同主管部门加大专项财政投入力度,加快青少年科技教育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同时注重培养一批能做事、敢做事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专业教师。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把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纳入法律法规。还要建立相应机制,及时发现有培养前途的人才,提前定向培养,为科技发明提供后备力量。

三、拓展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渠道。科协和科技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教育部门创新中小学科技教育模式,重视科学创新课程。在青少年群体中广泛普及科学知识、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充分利用科普场馆、流动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场所,组织举办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和发明竞赛活动,聘请专家评比指导,召开相关内容的经验交流会和评比表彰会,实现科技教育社会渠道的广泛拓展、全面覆盖。

四、全省中小学都要注重从小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实“双减”政策并把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让学生动手动脑,激发创新意识的课余活动。鼓励学生自发组建各类兴趣小组选择方向和目标,研究制作小发明。调动学生对科技创新知识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好奇心,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

                        2021.1.8

郭春平简介:

郭春平,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全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电气正高级工程师,全国工商联执委,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山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会副会长,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物,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山西全安公司董事长。

发明并带领团队创造了“违章行为识别AI技术系统” “抗违章传感器”“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两防锁”等40余项专利技术产品,其中有6项获俄罗斯、美国、欧盟专利权,且都是PCT专利,据查新报告:近百年来我国仅有郭春平一人在煤矿电气领域获美国和欧盟专利权,为我国在国外占领了数十块“主权”属于中国的高新技术“领地”。

在发明创造的同时,创立了抗违章理论体系,概括出“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抗违章理念,“违章可预控性定则”“违章过渡过程”等十几个相关词条被收入百度百科;并作为第一起草人首创《矿用开关两防锁》行业(安标)标准12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抗违章保护技术》等多篇论文;还创办发明创造型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数十个科技项目,首创并实际应用“骏马拉小车”理论,把山西全安公司打造成“抗违章保护技术”世界单项冠军,转化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成果,使45万台设备安装使用“两防锁”等抗违章装备,为山西最少减少死亡20余人(原山西煤监局认定)。

曾在国企工作,原汾西矿务局在某矿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失败后,柳湾煤矿主动承担再次推广应用任务, 29岁时被破格任命为二号井机电主任,首创并实际应用《运势控制法》《综采设备FM六部循环法》,领导一千多名机电技术人员和工人工作4年,在汾西矿务局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并创下综采队年产百万吨当时纪录的;后任汾西矿务局第一次设立的柳湾煤矿科技科长,首创并实际应用《企业全面科技管理》理论指导,组织领导完成130余项技术改进项目。

荣获山西省专利一等奖等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两次荣获“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国内外首次公开提出“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监管新冠疑似人员”建议,该管控思路引领了健康码、行程码等互联网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