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将用安全干预手段促成果“落地生根”
来源: | 作者:Jill | 发布时间: 2022-05-25 | 444 次浏览 | 分享到:

重要通知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将用安全干预手段促成果“落地生根”

今年年初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郭春平、杨定础、张红亮三位委员联名提出题为《关于积极推广应用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及智能远方漏电试验技术建议》的第0403号提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近日对这一提案做出明确答复,表示将采纳建议,运用“安全干预”手段大力转化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等安全科技成果。

安全发展是一道世界性难题,转化安全科技成果是解决这道难题的基本方法。但是由于“安全不对称性”的普遍存在,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安全干预手段,只靠企业的自觉性去推广安全科技产品是很困难的。因此,对安全科技成果特性的认识及推广不能只靠市场手段,更需要监管部门采用带强制性的安全干预手段。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领导充分认识到采用安全干预手段的必要性,在答复中肯定了三位委员的提案对落实蓝佛安省长指示精神,从根本上杜绝违章操作、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高用电安全可靠性,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提案中的建议表示十分认同。

答复中明确提出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在运用安全干预手段转化安全科技成果方面将要重点推动的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借助今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在推广矿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理念工作方面的有关工作部署契机,向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积极推荐,争取纳入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理念推广目录,在全国范围内能够推广应用;二是积极与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省能源局以及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公司、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公司、晋能控股集团、华阳新材料集团、潞安化工集团协调配合,开展“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及“智能远方漏电试验技术”试点应用工作;三是继续扩大宣传,积极邀请郭春平等委员,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制作“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及“智能远方漏电试验技术”宣传片;四是通过监管监察执法不断推动企业主动接受并采用先进适用新技术,不断提升井下生产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杜绝违章作业,防范因违章造成的事故。

对于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山西局的答复,郭春平、杨定础、张红亮三位委员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也希望安全监管部门的安全干预能够推动煤矿企业领导干部及技术人员也积极学习并研讨“安全不对称”理论,充分认识安全科技成果的特殊性,以进一步促进安全科技成果转化。

郭春平简介:

郭春平,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全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电气正高级工程师,全国工商联执委,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山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会副会长,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物,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山西全安公司董事长。

发明并带领团队创造了“违章行为识别AI技术系统” “抗违章传感器”“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两防锁”等40余项专利技术产品,其中有6项获俄罗斯、美国、欧盟专利权,且都是PCT专利,据查新报告:近百年来我国仅有郭春平一人在煤矿电气领域获美国和欧盟专利权,为我国在国外占领了数十块“主权”属于中国的高新技术“领地”。

在发明创造的同时,创立了抗违章理论体系,概括出“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抗违章理念,“违章可预控性定则”“违章过渡过程”等十几个相关词条被收入百度百科;并作为第一起草人首创《矿用开关两防锁》行业(安标)标准12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抗违章保护技术》等多篇论文;还创办发明创造型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数十个科技项目,首创并实际应用“骏马拉小车”理论,把山西全安公司打造成“抗违章保护技术”世界单项冠军,转化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成果,使45万台设备安装使用“两防锁”等抗违章装备,为山西最少减少死亡20余人(原山西煤监局认定)。

曾在国企工作,原汾西矿务局在某矿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失败后,柳湾煤矿主动承担再次推广应用任务, 29岁时被破格任命为二号井机电主任,首创并实际应用《运势控制法》《综采设备FM六部循环法》,领导一千多名机电技术人员和工人工作4年,在汾西矿务局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并创下综采队年产百万吨当时纪录的;后任汾西矿务局第一次设立的柳湾煤矿科技科长,首创并实际应用《企业全面科技管理》理论指导,组织领导完成130余项技术改进项目。

荣获山西省专利一等奖等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两次荣获“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国内外首次公开提出“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监管新冠疑似人员”建议,该管控思路引领了健康码、行程码等互联网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