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用的成本控制方法是以降低消耗,控制投入为中心,可以叫做“节流”性方法,这种方法在成本管理中起了很大作用,但有一些负作用:“节流”主要节了“灰流”(可投入可不投入及为实现中长期目标而投入的成本),“白流”(生产必需的成本)没有节约多少,“黑流”(财产流失,不负责任的成本投入等)没有节制,更没有“截止”。造成短期行为严重,固定资产寿命缩短,企业后劲不足,成本居高不下。
在大力推广这种成本控制方法,截断“黑流”的同时,必须推广一种以“开源”(创造效益增加技术含量,增加先进管理方法含量,增加企业后劲等)为中心的能动的成本管理方法,该方法通过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高效地利用人力、财力、环境条件、信息资源、现有的具体条件等,以达到增加收入、创造效益之根本目的。着眼点是创造高效益、。技术改进,作业方法改进,先进管理方法推广等属于这种方法。“开源性”成本管理方法,能够降低“白流”,保持适当的“灰流”,弥补“节流”性方法之不足。
效益于人的动力的“正比”,人的动力与人一定程度内的压力成“正比”。指标、指标任务、命令责任下到具体的人头上,严格考核,严格奖罚,可给人增加压力,增加创造效益的动力。基于这种思想,例如:汾西矿业集团柳湾矿为各单位下达创效益任务,任务分成两种:⑴下达要求完成的具体项目,下达原则是“按实际分配”任务;⑵不规定具体项目,但要完成规定的创效益指标,下达原则是与“权”“按权分配”,即指标与“权”的大小成正比,以达到责、权、利相结合,“权”指“行政权”,即直接管理行政人员的多少,用直接管理的成本大小来衡量,成本包括设备折旧、工资、材料费、配件费、大修费等;又指“经济权”,亲自控制的可用经济价值衡量的权力,如专用资金的分配权、工资分配权,物资分配权等。用管理资金大小衡量,上止矿长、下至班组长,都有一定大小不等的“权”,相应地都可下达效益指标,各指标可形成一个“指标树”。
下达创效益任务,给领导形成一种压力,严格考核,就会开发出大量的经济源泉,取得显著的经济效果。“节流”、“开源”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就会为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证”。打造节约型企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形成氛围,全员动手,形成合力,为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一轮世界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我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面临着日新月异科技创新的发展,无论是产品品种,质量档次,工艺技术装备;还是物耗、效益和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要想在十一五期间做大做强,就必须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提出的“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节流”、“开源”并举,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增强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