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关于召开陈高傭先生学术研讨会(或纪念会)的建议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pro5776b8 | 发布时间: 2013-02-20 | 2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陈高19021976),山西平遥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上学期间,曾担任《中华日报》编辑。1928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于1929年春与留日同学吴羹梅等组织成立了“人社”东京分社,任副董事长。   

陈高1930年回国,任教于上海劳动大学。期间,创办了《世界与中国》月刊,因该刊言论激进,于1932年遭租界当局查封。1933年任上海国立暨南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史地系教授,并兼任复旦大学、大夏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沪江大学等校教授。同年秋参加中华学艺社,任编委,在上海大学教职联合会任执委。1934年参加上海市作家协会,任理事会编委。

        1935年,与何炳松(暨南大学教授)、樊仲云(暨南大学教授)、陶希圣(北京大学教授)、萨孟武(南京中央政治学校教授)、黄文山(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孙寒冰、章益(上海复旦大学教授)、武吁干(上海商学院教授)、王重命(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等十大教授联名发表了《中国本位文化宣言》。文章发表后,在文化界引起了轰动,史称“十教授宣言”。

1935年,陈高与上海文化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表了《上海文化界救国宣言》。1938年任中央宣传部上海办事处编审组主任。期间,积极出版主张抗日的宣传册子,主办《世界文化》杂志,宣传抗日主张。1939年任暨南大学文学院史地系主任,同时兼任该校南洋文化研究馆主任。1940年,陈高傭主编《中国历代天灾人祸年表》。

1945年,陈高出任上海市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任教育部京沪联合办事处主任,同年秋创办中国新闻专科学校任校长,并担任《中国新闻》和《新文化半月刊》杂志的负责人。1946年春陈高当选为上海市参议员。上海解放时,拒绝跟国民党去台湾,并放弃了香港英国皇家学院等大学的聘请。

1951年,陈高应西北大学候外庐校长的邀请,毅然来到了西安,支援大西北的建设,任西北大学教授。1954年调西安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授,1960年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陈高傭先生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陈高傭先生一生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解放前夕积极创办进步刊物,长期掩护侯外庐(中共六大代表)等地下党文化工作者。上海解放时,拒接跟国民党去台湾,并放弃了香港英国皇家学院等大学的聘请,毅然来到西安,支援大西北的建设。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讲课主动,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他在学识上造诣颇深,在我国史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早年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利用自己在史学界的影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发扬努力向上的精神,积极推动中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晚年,他刻苦著书,并时刻关心祖国的统一大业,希望通过他在台湾的学生、朋友为海峡两岸的统一做出贡献。陈高傭先生一生坎坷,但他以一颗知识分子的拳拳爱国之心,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陈高傭先生的许多著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中国历代天灾人祸年表》一书被英国皇家学院图书馆珍藏,该书将历代天灾人祸之事实从纪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起至1911年清宣统三年止,按年纪述,用统计方法观察历代天灾人祸之高低频率,以证明人类生活之两重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为研究中国通史、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民族史、水利史、气候学等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陈高慵先生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著作,为研究和深入挖掘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这是一笔很大的宝贵财富。但是,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陈高慵先生,他正在被世人慢慢的淡忘着,他的著作被研究和知道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这对我国无疑是一大损失,对陈高慵先生来说也是一大遗憾。

因此,为了纪念陈高傭先生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议:在山西省或者晋中市或者陈高傭先生的故乡平遥县组织召开陈高傭学术研讨会。以缅怀陈高慵先生的丰功伟绩,并激励三晋儿女尤其是平遥儿女,为教育事业、为历史学等社会科学、水利气候等自然科学研究无私奉献,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