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关于加大太原市排水工程建设和改造力度的建议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lfsuoqan | 发布时间: 2017-01-16 | 1164 次浏览 | 分享到:

    题目:关于加大太原市排水工程建设和改造力度的建议

    提案人: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春平

    案由: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能及时、迅速地疏通城市的污水、雨水,避免路面积水与地表水体受到污染,是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优劣和人民生产生活能否正常有序进行的大事。太原地势低洼,年降水量最大达 707 mm。长期以来,一直通过河湖堤防工程来抵御洪水。每逢强降雨持续袭来,多条路段会严重积水,一片汪洋,给车人交通出行带来影响。20167月中旬的几场暴雨,积水面积最大达到450平方米,深度最深达到60厘米。南内环西街东口等不少路段出现严重积水和人车拥堵现象,有的路面塌陷或下沉,有的路面沥青拱起,有的环井盖崩裂,以至有的地段交通中断、公交车辆停运,或绕道运行。数字城管中心不时接到市民群众报警电话,反映市内道路积水严重地区情况,给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太原六区预警信号提升为暴雨橙色。为了不断提升排水设施公共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通行条件和生活环境,有效预防不测与灾难的发生,必须就抵御洪水做出相应对策,加大太原市排水工程建设和改造力度。

    案据: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城市排水管网的设计、施工与管理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如若衔接不够到位,必然造成一些排水功能的不适应。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雨季道路严重积水状况,暴露出太原市防洪设施与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滞洪河套防洪设施标准落后。太原周边用于泄洪的滞洪区河套凌井河、泥屯河等河流大都是按照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来设计建设的,排水管网设计与现今实际雨量也不相适应。时隔久远。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展与极端天气的增多,原有排水设施可承担的排泄量已经远不能适应实际产生的径流量,缺乏洪水抵御潜力,抗洪余地不够充分,防洪河道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新城区排水工程建设滞后。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与防洪排水规划不协调,不同步。随着太原市“南移西进,北展东扩”战略的实施新建城区的防洪排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田被高楼大厦取代,排水工程并不能相应跟进,极易导致无法快速退水。由于城市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有的新修道路低于滞洪河床,有的暗涵断面小。在汛期易发生排水不畅路面积水的问题。

   3、缓洪池设施倾倒填埋严重。太原中心城区以及周围用于拦蓄洪水、调节缓洪的一些小水库和湖泊等缓洪池设施倾倒填埋严重。特别是尹家沟水库,被倾倒填埋的情况较为严重。有的河道存在被侵占的现象。一旦发生大暴雨,被侵占的河道就失去了泄洪功能,是雨季城区积水的主要隐患。

4、老城区排水系统陈旧淤堵现象突出。老城区管网陈旧老化,雨污合流,有些区域管网存在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城市排水系统欠账较多,维护及升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很多排水管网超期服役,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速度滞后。部分雨水管网没有出路。进水口、集水池、积泥坑、主管道等排水要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现有排水设施下泄速度及排除时间缓慢,防洪能力薄弱,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

方案:

一、将排水管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与年度基本建设计划,科学合理编制城市防洪排水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城市防洪排水设施建设,从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实施落实,建立完善城市防洪排水体系,全面增强排水管网排放污水能力,最大限度适应与满足城市发展对排水管网的要求。

    二、全面提升河流的堤坝防洪设计标准。将用于太原市区泄洪的凌井河、泥屯河、后小河、小返河等所有滞洪区河套由原设计建设50年一遇标准提升为100年一遇的标准,全面提高排水设施设计标准,适当进行扩大调整,扩大河道水面面积,提高它们的防涝能力。在改善已有湖体,增容缓洪设施同时,新建水库、湖泊、缓洪池以及拦沙坝、湿地公园等防洪蓄水工程,通过河湖系统、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降低太原城区的不透水比例,提高滞水蓄水空间。

三、建立完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机制。明确牵头部门,组织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限时间完成城市地下老旧管线改造。结合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改、扩建,对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率先实行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已建成使用的现有管线,应逐渐迁移至管廊内。地下综合管廊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应鼓励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四、实施地毯式清淤疏通工作。在已经实施的泵站进水口、集水池、出水井、桥梁、城市地下通道的排水设施全面清掏维护的基础上,继续展开拉网式城市排水设施隐患排查治理,着重对城区积水较重、地表雨洪较大、排水能力比较薄弱地段的排水管网、下水道、暗渠、排水窨井、雨水井等进行全面清淤疏通和检修,落实城市排水管道清淤责任和措施,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尽可能消除城市排水安全隐患。并建立定期巡查、定期疏通制度, 防止堵塞,确保城市雨季路面排水畅通。

    五、强化应急措施,消除积水隐患。针对屡次雨季积水高发地段,制定应对预案,有重点地加强和改善水泵等抽排设施,提高排水应急反应速度。特别加强新建路、尖草坪区汾西路芮城铁道桥下、小店区坞城南路与南中环街交叉口、火车站铁路桥洞、坞城南路南中环街口等低洼积水严重地段的应急措施,增强大暴雨及时处理能力。逢雨季重大雨情时,要安排专人值守与巡查,并进行重点监管,保证防洪通水能力,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六、专门治理九院沙河南街和北街之间、九院沙河桥旁、九院沙河与汾河排污水通道交叉段,该段夏天不下雨时臭气熏天,下大雨后九院沙河水涨到汾河坝上,隔断南北交通,严重影响汾河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