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体育产业的建议
提案人: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春平
案由: 体育产业是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新兴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发展体育产业,对于促进消费,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增进社会和谐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近年来,我省体育产业取得瞩目成就,设施场地逐步扩大,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但产业规模还不够大、产业覆盖还不尽普遍,产业活力还不够强,健身场地仍需扩充,配套政策有待细化,发展体育产业的一些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一些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发挥。体育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同一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一些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要适应群众旺盛的消费需求,必须加快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案据: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无需太多的资源消耗和成本投入。发展体育产业、不仅可以衍生带动其它一些产业,产生较大的联动效应,而且有助于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还可以推进我省制造业的升级。
体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丰富人民生活,另一方面弘扬优秀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正能量,同时可以拓宽就业渠道与创业途径。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有利于提升全民体质与生活品质,进而增进社会和谐。我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为促使这些精神的贯彻,并尽快落地实施,使我省步入体育产业发展快车道,特就我省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方案:
一、大众体育项目与体育品牌项目的发展相结合。通过宣传教育和氛围营造,强化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公众认识和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热情。积极鼓励通过村落、乡镇、社区、街道、公园、场馆等公众聚集地,普及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挖掘体育产业潜力。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传统优势项目,打造体育产业亮点, 充分利用我省自行车、举重、武术、摔跤等方面的项目优势,支持创业者开设项目基地,发展专业化的体育产业,形成强大的品牌产业,以至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同时,带动体育市场,促进转型发展与经济增长。
二、体育产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体育带多元,一业变多业的发展方针,发挥体育产业的综合效应和拉动作用,在大力发展体育健康产业的同时,培育与延伸多元市场主体。一是着力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培育一批以生产户外体育用品、体育服装、体育健身器械为主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吸引国内外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投资我省体育产业,打造体育园区,培育一批体育用品品牌,彻底改变我省体育用品制造业落后现状,推动我省体育用品制造业上档升级。二是打造体育产业信息平台,努力实现体育产业信息化,利用信息化电子商务建设,创新体育用品,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大力发展体育职业培训业,创办有资质的体育职业培训基地,培养体育专门职业技术人才。着力发展运动员经纪、赛事组织、体育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培育一批运作规范、信誉好、竞争力强的体育中介服务机构。四是培育带动体育服务产业、健康管理产业、旅游产业,促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体育产业提供体育文化设计服务、体育广告传媒、体育健康咨询等相关服务,培育体育保健卫生康复产业,开发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业,重形成多元延伸产业链,实现相关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三、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应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支持体育产业相关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领域,参与体育设施建设与经营,支持中小微体育企业的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支持体育企业独立发行或集合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调动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增强体育产业发展活力。
四、政策驱动与赛事拉动相结合。1、将体育场馆设施用地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充分考虑体育设施建设需求,保证相关用地落实。2、在落实土地和融资等相关政策的同时,依照国家有关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最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银行、担保、保险及相关组织并购贷款上市融资保险产品和服务。3、完善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和创新驱动政策。允许体育场馆开发体育场馆冠名等无形资产。通过冠名、合作、赞助、广告、特许经营等形式,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提升无形资产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乘借2019年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在我省举办的东风,带动我省国际足球、篮球、马拉松、环中国自行车等高端赛事的承办, 培育我省具有较大吸引力的国际国内品牌体育赛事活动,并强化市场运作,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经济效应,也是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五、体育场馆利用与体育场馆开发相结合。近年来,我省新建有山西省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场、山西体育中心体育场、山西体育中心体育馆、太原市滨河体育中心等一批庞大的体育场馆设施。特别是一些用于比赛的场馆外观美观,设备先进,功能规范,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建议对已经建成的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施承包经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资产,促进山西省体育产业发展。与此同时,针对农村及市郊设施匮乏,鼓励创业者投资建立开发新的体育公众化或专业化的设备设施。要重视城中村改造中体育健身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经营招标工作。把建设公共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作为刚性要求纳入新建、改建、扩建居民小区设计与建设范围,体育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协调居民小区规划、设计、竣工验收工作。可以是室内的,业可以是室外的,可以是中型的,也可以是小型的,也可以建设一些群众喜欢的旱冰场、歌舞厅之类。特别给老年体育锻炼以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