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关于从整体上系统保护平遥文化的建议
来源:郭春平--山西全安 | 作者:pro5776b8 | 发布时间: 2014-01-24 | 1918 次浏览 | 分享到:

     案由: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关系到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精神家园的维护,先进文化的建设,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维护和捍卫中华民族文化主权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体现。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平遥古城成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评估,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内含着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承担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县城,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案据:积极培育和扩大文化产业规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非物质遗产保护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保护城市中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还要保护和延续古城的格局和历史风貌。平遥因古城而享誉世界,世界因古城而记住平遥。然而人们记住的只是城墙、明清古建筑,这些城墙上所见证的历史,古建筑中所承载的文化却没有几个人能记住。对于一个去过平遥的游客来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那历经百年的斑驳的城墙,还有在那里可以体会一次“梦回明清”的感觉,而对平遥当地的文化知之甚少。很多游客到平遥游玩只是一次性消费,一些游客离开后不会故地重游,也不会宣传。无形中减少了很多游客。鉴于这种旅游宣传模式,我希望能够加强对平遥软文化的宣传,用城墙吸引游客,用文化打动游客,使游客体会到平遥文化的魅力。

    建议:

     一、 建立健全和完善保护工程组织领导机构,对平遥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城墙、居民、寺庙、街坊、店铺、县衙、遗址、河流、山地、农田、风味小吃、手工艺品、风土人情、民俗活动等等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在搞好普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建立详细保护名录及档案资料,明确目标,制定“保护工程”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全面协调,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二、组织高层次的专家对平遥文化进行系统地研究,对古城的生存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传承脉络,以及原生态文化元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并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保存。除了将平遥的城墙和平遥牛肉成为平遥的名片,还要保护和宣传平遥的方言和民俗。

    三、加大平遥古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议的投入力度,建立专项资金,争取加大投入,为平遥古城“保护工程”提供必要的经费。要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需要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通过重点项目的建设,逐步形成点面结合,相互链接,结构合理,纵横交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应考虑所涉及的且相互关联的科学、技术和艺术问题,制定出适用的治理对策,全面推动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报刊、专业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保护工程”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实施“保护工程”的意义、及相关的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程”,普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意识。并加大包装和推介力度,让人们有更好的了解。

 五、对蓄意破坏、损害或毁坏平遥古城文化古迹、建筑物群或遗址、或艺术价值的遗产的人,应根据各国宪法、法律和权限于以惩罚或行政处罚。并对管理部门责任者给予追责和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