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目前,太原市物业管理模式有选聘专业物业管理企业管理、开发商自建自管和单位后勤管理三种模式。 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太原市的物业管理与城市的发展不符。一是物业管理企业企业管理和经营不规范,存在乱收费、高收费、光收费不服务现象。二是物业员工队伍素质不高,急需加大培训力度。 三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服务不到位。国家《物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水、电、气、暖、有线电视等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应实行抄表到户,终端收费,但这在太原市还未全部落实,涉及物业小区矛盾的投诉中,绝大部分属于这类问题。太原市要打造一个世界大都市,城市的灵魂是人,而人的居住地是小区。几乎所有的人都住在小区,但是太原的小区物业管理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太原若要建成一座文化名城,物业的人文关怀和硬件管理都必须配套。我建议有关部门能够加强物业的管理,使每一位业主有家的感觉。
案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在我们现代社会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有效推行物业管理,不断扩大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的新型管理模式的覆盖面,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促进房管体制改革、机制转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住房方面,居民住房需求从单纯的生存型需求向舒适型需求转变的新阶段。 社区是市民群众居住生活的基本场所,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推动社区物业管理活动健康有序开展,有利于维护房屋正常使用,促进房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维持社区秩序;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增进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社区文明建设,提高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好的物业管理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相应地也改善了市容市貌,促使人们安居乐业,改进人们的精神面貌,促进人际关系融洽、社会稳定。众多物业小环境的改善,也有力地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建议:
一、健全社区物业管理工作体制。健房产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各区政府(管委会)属地负责、街道(乡镇)具体组织、社区居委会协助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体制,形成上下整体联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推进物业管理工作。
二、规范物业招标制度。物业管理企业应结合全体业主的意见通过市场化手段选择。严禁没有资质的企业上岗和越级承揽业务的行为,在小区业主入住达到一定比例时候,业主委员会可公开面向社会选聘物业管理企业。
三、规范市政公用费用代收行为。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有线电视等专业经营单位应当向住宅区内最终用户收取费用,不得向物业企业强行托收;物业企业接受委托代收的,双方应订立委托合同。
四、建立投诉体系及投诉受理制度。设立专门的公开投诉电话,安排专门工作人员接受并解决业主和居民群众反映的投诉事项。对收费矛盾的化解,物业服务企业要及时有效,不要积累矛盾,更不要通过降低服务、非法用工等来回避风险。
五、建立物业联络员制度。并开通24小时物业管理咨询投诉热线。各区要筛选责任心强,有一定工作协调能力的工作人员担任物业联络员,定期走访物业服务区域,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及时有效解决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收集广大业主意见,充分发挥在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六、健全社区物业管理工作考核机制。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实行三级考核,即市考核区,区考核辖区街道(乡镇),街道(乡镇)考核辖区范围内社区。
七、通过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检查,进行资质复核。对无物业管理项目等已不符合原资质条件的企业,取消其原有资质。对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将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全部物业管理一并委托给他人的、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情节严重的企业,吊销其资质证书。
八、物业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适时制订物业从业人员培训及在岗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并严格按计划与专业房地产职业培训机构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及继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同时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中层以上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水平,促进物业服务企业规范化服务与物业服务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