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
文化研究和建设的建议
案由
身为省政协委员,近几年来我在每年的元旦、春节、中秋等节日,都会收到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和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节日问候短信。我每次收到短信后都感到很高兴,并且按照礼尚往来的原则分别短信回复。省法检两院领导利用现代化的人际交往工具,每逢节日主动发短信问候省政协委员。他们在向长期以来对山西法院和检察院工作关心、帮助的委员们表示感谢的同时,也希望委员们一如既往地支持和监督法院和检察工作,继续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建议。法检两院领导通过这样的形式加强与政协委员的沟通联系,积极回应政协委员和社会关切,把政协委员的监督作为推动法院和检察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收到节日问候的委员们也因此感到欢欣鼓舞并从不同角度短信回复。这种相互之间的交往并不单纯是一种礼仪形式,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人以一个发明创造者的思维方式,斗胆将此类礼仪概括称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
案据
礼仪是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礼的精神,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省法检两院领导节日问候省政协委员,就是礼仪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特定民族、人群和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了不同的礼仪规范,用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和行为方式。所以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条件下的礼仪规范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又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飞速前进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重视和践行社会主义礼仪规范应该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为此,很有必要在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研究和建设,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规范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建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研究和建设应注重继承中华民族礼仪文化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精髓,同时也要注意培养现代礼仪文化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也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原则就是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行为规范下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
二、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工具营造广泛的舆论氛围,逐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的关注度,造成全社会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研究和建设的社会环境。
三、组织理论界和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开展专题研究,继承中华民族礼仪文化的优良传统,融入现代礼仪文化精神,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的表现形式、行为规范做出明确界定。
四、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中推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行为规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文化深入人心,逐步成为从各级党政机关到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
国务院特贴发明人郭春平借用发明创造思维,首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概念,为党建理论创新填补了一个空白!
郭春平简介:
郭春平,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大EMBA,教授级高工,全国工商联执委,山西省政协委员,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发明了“智能抗违章开盖传感器”“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等40余项专利技术产品,其中有4项获美国、欧盟专利权,且都是PCT专利。入选“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物”,曾荣获省劳动模范,两次获“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
手机:13513549806 邮箱:gcp.00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