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推广应用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及
智能远方漏电试验技术的提案
提案人 郭春平 杨定础 张红亮
案由
我省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去年郭春平有幸以国务院特贴专家身份参加了省人大执法检查,发现具体问题如下:某煤矿有高低压开关的短路保护规定整定值与实际整定值不符及漏电保护试验不动作的记录;某煤矿没有漏电保护跳闸试验记录,远方漏电跳闸试验时存在将660V/1140V电压通过电阻直接连接到外壳隐患;现场询问有关人员不懂如何进行远方漏电跳闸试验;发现普遍性问题如:安全生产法大力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但“科技强安”停留于口头,没有真正落实在行动中,尤其是对用电安全方面的新技术装备推广力度远远不够。
案据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340号、第0409号提案的答复:“安全发展思路定位在着力解决重大具体现场问题上”及“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的观点十分重要,该观点对于从根本上杜绝电气违章操作、防范电气事故、防止电气设备失爆引起瓦斯事故,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将在相关文件中要求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推广应用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及试点工作;建议煤矿企业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探索实施每月一次智能远方漏电跳闸试验。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在加强2019年全省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文件中已明确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
山西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局山西局也有类似答复意见,不再赘述。
为了落实蓝佛安省长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强化现场管理,建设本质安全企业的指示精神,使我省安全形势发生持续好转,特建议如下:
建议
1、按照蓝佛安省长“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要让抓落实成为本届政府最鲜明的特点”指示,认真贯彻落实省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及有关答复文件精神,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山西省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局山西局应联合召开技术研讨会,联合行文积极推广应用“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及“智能远方漏电试验技术”,以提高用电安全的可靠性。
2、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晋能控股集团、华阳新材料集团、潞安化工集团、全省十一个市各安排2个煤矿作为试点单位,开展“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及“智能远方漏电试验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在华新燃气集团、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各推荐2个单位推广应用“甩保护预警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
3、组织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研讨“安全发展思路定位在着力解决重大具体现场问题上”及“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的观点,努力形成我省新的安全发展理念及抗违章理念。
附件:
1.“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简介
2.“智能远方漏电试验技术”简介
2022.1.14.
郭春平简介:
郭春平,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全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高级工商管理硕士,电气正高级工程师,全国工商联执委,山西省政协委员,山西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山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会副会长,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物,中国发明协会会员,山西全安公司董事长。
发明并带领团队创造了“违章行为识别AI技术系统” “抗违章传感器”“防治带电作业及瓦斯爆炸的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系统”“智能远方漏电试验装置”“两防锁”等40余项专利技术产品,其中有6项获俄罗斯、美国、欧盟专利权,且都是PCT专利,据查新报告:近百年来我国仅有郭春平一人在煤矿电气领域获美国和欧盟专利权,为我国在国外占领了数十块“主权”属于中国的高新技术“领地”。
在发明创造的同时,创立了抗违章理论体系,概括出“想违章违不成,即使违章也造不成事故”抗违章理念,“违章可预控性定则”“违章过渡过程”等十几个相关词条被收入百度百科;并作为第一起草人首创《矿用开关两防锁》行业(安标)标准12部,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煤矿井下供电系统抗违章保护技术》等多篇论文;还创办发明创造型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数十个科技项目,首创并实际应用“骏马拉小车”理论,把山西全安公司打造成“抗违章保护技术”世界单项冠军,转化智能抗违章保护技术成果,使45万台设备安装使用“两防锁”等抗违章装备,为山西最少减少死亡20余人(原山西煤监局认定)。
曾在国企工作,原汾西矿务局在某矿推广应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失败后,柳湾煤矿主动承担再次推广应用任务, 29岁时被破格任命为二号井机电主任,首创并实际应用《运势控制法》《综采设备FM六部循环法》,领导一千多名机电技术人员和工人工作4年,在汾西矿务局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和掘进,并创下综采队年产百万吨当时纪录的;后任汾西矿务局第一次设立的柳湾煤矿科技科长,首创并实际应用《企业全面科技管理》理论指导,组织领导完成130余项技术改进项目。
荣获山西省专利一等奖等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荣获省劳动模范称号,两次荣获“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国内外首次公开提出“应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监管新冠疑似人员”建议,该管控思路引领了健康码、行程码等互联网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