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关于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延伸产业链的建议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lfsuoqan | 发布时间: 2015-02-02 | 3609 次浏览 | 分享到:

题目:关于围绕高新技术企业延伸产业链的建议

  案由:延伸产业链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政府应通过实施大整合战略,搭建独具特色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企业与科技资源的整合、提升服务能力,实现政府的角色转型和品牌输出,为山西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案据:山西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诞生多年来,为经济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仅太原高新区入区企业2003年就实现科工贸总收入245亿元。但在公共技术平台、科技交流和技术转移科技服务体系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在融资、市场推广、培训、国际交流等服务上的投入需进一步加大。二是科技服务机构的运行质量不高,科技服务资源共享程度低,科技服务内容和项目国际化水平、专业化水平较低。三是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强,科技服务业态的培育和形成还有一定差距。缺少具有国际和全国性影响力的科技服务机构,缺少面向全国和产业链高端的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在整合资源方面,由于科技服务体系的品牌性不高,还无法吸引更多的科技服务资源在区内汇聚,特别是对知名科技服务机构、技术研发中心以及设计、测试、认证机构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在辐射力方面,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还无法广泛辐射到国内和国际相关产业领域,其影响力存在较大不足。四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服务支撑能力不足。面对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新媒体、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机遇,高新区尚未形成针对性强的科技服务体系,对企业成长、集群发展尚不能起到有效支撑。在科技服务机构方面,需要加大力度建立一批熟悉上述产业领域、具有专业优势的新兴产业服务机构,例如产业联盟、技术转移、国际合作、科技金融机构等;在科技服务平台方面,现有平台面临升级换代,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以应对新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应用方面的需求。  
   
建议:
    一、加强公共技术平台体系建设,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结合山西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在主导产业集群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元投入、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平台服务体系,提供基于研发、咨询、测试、验证、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技术服务,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降低技术研发、测试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研发水平,有效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打造功能性聚集、有机化互动、产业链支撑的态势,为高新区高科技产业发展与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整合成果转化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引导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通过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对接等活动,形成产学研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转化及产业化。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以股份制、委托开发、成果转让、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等方式,建立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建立知识产权权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合作共享机制,按照合同约定依法享受利益、承担风险,开通技术创新成果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渠道,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充分对接,推进高新企业实现“抱团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引领科技与金融结合,打造科技、金融和产业一体化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环境。充分发挥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企业资源、金融资源以及其他相关资源的聚集效应,不断完善企业投融资服务链,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逐步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的高科技项目,吸引社会资金的关注和参与,搭建项目与资本对接平台,培养和扶持一批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四、 推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在信息、生物、 高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结合山西产业特色、区域条件和资源优势,规划发展一批区域特色 高技术产业链,实现产业集群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群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积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培育 全球性企业, 不断提高国际地位。 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 延长产业链, 推动企业联合拓展海外市场。 以系统技术带动产品出口, 加快改善出口结构。吸引国际高技术产业对山西的关注,鼓励和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在互利共赢原则基础上,积极运用政府间合作委员会、 技术合作论坛等高层次交流平台,拓展与国外政府组织和企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