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
关于开发汽车失火应急救护新技术的建议
来源:山西全安 | 作者:lfsuoqan | 发布时间: 2017-01-16 | 1024 次浏览 | 分享到:

题目:关于开发汽车失火应急救护新技术的建议

提案人:山西全安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春平

案由: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汽车火灾事故起数也不断上升,极大地影响着当事人的精神、生活和工作,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2016719日,发生在台湾高速公路2号桃园机场联络道西向3公里处的一辆游览车失火事故,导致车内26人全部遇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老化,电器短路引起的着火,逃生门被“违章”擅自增加了一道暗锁,致使逃生门锁住打不开而造成死伤。另外,德国之翼航空公司4U9525航班坠毁事故,其直接原因是副驾驶安德烈亚斯·卢比茨操纵飞机故意降低飞机高度导致撞山造成的,也是“违章”所致。

由于“违章导致交通火灾的例子数不胜数,深入研究这些事故教训,除了要广泛普及汽车失火应急救护知识外,开发汽车(特别是公共交通)失火应急救护新系统及预防违章作业的抗违章技术装备是十分必要的。

案据: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指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技术措施等规章所从事的活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提出重要观点:“尽管汽车已经被设计成在正确使用下是安全的,但还应该被设计成在不正确(违章)使用下也是安全的”。遏制违章行为引发事故的理想技术是:能够确保人们无法违章作业,或即使违章作业也造不成事故的“抗违章技术”。采用了抗违章技术,就使技术装备具备了“抗违章性”。只有研究、开发、生产、推广抗违章技术装备,建立抗违章系统,才能从根本上预防违章作业,才能大幅度减少安全事故率

抗违章技术改造,是抗违章技术创新方法之一,关于《抗违章技术创新方法研究》,《科技日报》已于20091222日在国内外首次发表。并引起国家安监总局关注,安监总建函[2010]19号明确表示:我们将向科技部门反映,争取对抗违章技术创新方法的研究及应用给予立项和资金支持

现就汽车抗违章技术改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建议:

1.大巴车等公共交通车辆应与移动互联网联网运行,安装车辆定位系统及紧急救护系统,如遇火灾等其他事故,可立即在车上按下相应的按钮,或者通过传感器自动感应,或通过乘客手机等,将信号传送到救援中心,救援人员根据定位系统找到车辆,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救援。

2. 提高车辆本身的安全技术性能来预防火灾的发生概率。如,装备或开发一些火灾预防装置,当烟雾超标时,发出报警声,向乘客报警,并有关安全部门发出火灾警示信号,同时自动打开逃生顶门或窗户、暗锁等,方便人们逃生,但不得影响交通,造成另外的事故。

3. 按照“抗违章技术”理论开发预防违章作业(操作)的技术装备。此次台湾客车失火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靠近车尾部的逃生门被“违章”增加一道暗锁,致使乘客在危机情况下无法打开车门,失去了逃生的机会。因此,应当把普通逃生门设计成“想违章(增加一道暗锁)违不成,即使违章也不会造成事故”的抗违章逃生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手段。

为了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对汽车其它各个安全设施,都要按照抗违章技术思路进行对照检查,把能够通过违章作业(操作)使安全设施失效的隐患点,全面列入研发计划,进行抗违章技术改造升级。

对汽车进行抗违章技术改造升级,不是一般研发项目,是对非常成熟的汽车安全技术提出挑战,具有十分广泛的市场前景,是我国汽车工业跨入世界领先行列的一次重要机会,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